[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成果  /  学术撷英  /  正文
从上海孙中山故居看 宋庆龄的文物保护理念
作者:王路

位于上海市香山路7 号(原法租界莫利爱路29 号)的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婚后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保存着近万件与他们有关的文物。在孙中山去世后的近八十年来,故居一直保持着孙中山在世时的原貌,这都离不开宋庆龄的关心。

宋庆龄对故居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不同时期宋庆龄对故居文物管理工作的重心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保持孙中山在世时之原状”(1925-1937)

1925 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将“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全部留给宋庆龄以为纪念。宋庆龄非常具有远见,她深知孙中山生活过的莫利爱路寓所必将成为一处纪念地,因此她首先做的就是保持上海寓所内孙中山在世时的原状。当年3 月16 日,宋庆龄致电上海孙中山寓所,嘱咐“勿移动孙中山在日书案、座椅等原位”。

另一方面,当孙中山逝世后,他在国民党内的主要助手大多逐渐背离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为了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并为他的思想正本清源,宋庆龄开始着手收集孙中山散落各地的文稿,准备印刷出版。1937 年11 月12 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宋庆龄觉得处于法租界的孙中山寓所应相对较为安全,于是将装有1931 年从国外回来后“收集的全部有关孙博士的材料”的一个大箱子放置在莫利爱路寓所。临走前,宋庆龄还特地拜托她的两位外国朋友,在她离沪期间来照管房子和孙中山的遗物。12 月23 日,宋庆龄在友人路易·艾黎帮助下,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把它改成一处纪念馆”(1938-1955)

日本占领上海后,宋庆龄一度离开上海长达八年之久。原本她认为“日本佬不至于损害孙博士的东西”,岂料1942 年9 月,日本宪兵沪南分遣队对孙中山故居进行了两次劫掠和破坏,孙中山文稿和一些其他物件被抢走。

抗战胜利后,1945 年11 月,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她一方面着手追查被日本劫掠的孙中山遗物,一方面开始准备修缮孙中山故居,设想建成纪念馆向公众开放。11 月27 日,宋庆龄写信给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请求他帮助调查孙中山被劫文物的去向。次年1 月11 日,马超俊派人将查获的22 件孙中山遗物送还给了宋庆龄。在宋庆龄的再三追查下,余下的文物也有了新的线索:一部分孙中山亲书的《三民主义》最初原稿等数十件孙中山文稿,已被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收藏。

1945 年底,宋庆龄正式将寓所赠予国家,以作为“孙博士的纪念馆”,国民政府令上海市府监管。1949 年5 月,上海解放。中央指示上海市委:“要保存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旧居,以资纪念”。沪市军管会及人民政府聘请当时华盖建筑事务所陈植建筑师对整个故居修缮进行设计,并由陆福顺营造厂承包全部工程。1950 年1 月,孙中山故居的修缮工作基本结束。宋庆龄亲自布置了孙中山故居里的陈设,使客厅、餐厅、书房、卧室,都保持了当时孙中山居住时的原状。

“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1956-1981)

孙中山故居修缮完毕后,慕名前来的瞻仰者络绎不绝。宋庆龄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对故居文物的管理理念也开始逐渐多元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中山思想,感受伟人胸怀,宋庆龄开始将收藏的部分文物送往各地展览,宣扬中山精神。

1956 年10 月22 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在京举行扩大会议,决定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90 周年。从10 月底到11 月初,宋庆龄先后三次来到上海孙中山故居整理孙中山的相关文物,并从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孙中山的重要文献和珍贵遗物中选取了部分,分别寄给北京和上海的孙中山诞辰90 周年筹备委员会,提供他们举办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之用,其中包括《建国大纲》手稿、孙中山在上海亲笔绘制的一幅中国地图,以及在上海撰写的《实业计划》英文底稿等。另外,宋庆龄还提供了反映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照片一百多张,以及她与孙中山的合影等珍贵照片。不久,《建国大纲》的手稿本和《孙中山选集》被影印出版,宋庆龄亲自题写了书名。

为了进一步宣传上海孙中山故居,宋庆龄的警卫秘书隋学芳于1958 年撰写出版了《上海孙中山故居》一书,宋庆龄为其作序,高度评价了上海孙中山故居的历史价值。她认为孙中山故居“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1959 年宋庆龄在致函胡志明时,还不忘随信附送上海孙中山故居概况介绍的中、俄文版小册子各一本,希望胡志明也能够通过了解孙中山故居和其中的文物来了解孙中山。

宋庆龄还极为关注孙中山故居的辅助陈列,以体现故居的教育意义。1964 年6 月,她委派时任中国福利会的秘书长李云来到还在筹备中的“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参阅“中山故居”有关革命活动的照片,并请对方提供“孙中山、李大钊一同步出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的照片以及“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同志等国民党人在‘中山故居’摄影”的照片。

宋庆龄宣传故居收藏的孙中山文物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文物的保护。

上海孙中山故居保存有大量孙中山购置的书籍,宋庆龄也曾有过将孙中山故居作为图书馆,专供公众研究三民主义之用的想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宋庆龄于1957 年请当时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会同孙中山故居工作人员钱乃骅,共同对孙中山故居所有藏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据周和康回忆,当时整理后编目图书共计3148 本,其中英文书籍2031 本。另据原故居研究人员郭骥的考证,大部分藏书的排序很可能保持着孙中山在世时的原状。

1956 年,宋庆龄听闻在11 月12 日将会有“4000 人去参观我们的旧居”,她首先想到的是“会对那所房子造成损坏的”,“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1961 年,在宋庆龄的关心下,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宋庆龄虽然人在北京,却时常惦记着故居的文物。为了保证故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安全,当时工作人员杨永禧每天都住在故居值班。次年,孙中山故居停止对外开放。

从1971 年《关于〈孙中山故居〉重新开放前准备工作汇报》中可以得知,“故居从一九六七年起停止开放。几年来室内各方面基本上尚好,不需要修理。对于陈列的所有文物,保存完整无缺”,这一切,离开了宋庆龄的暗中照顾,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孙中山的文物并非都集中保存在孙中山故居,宋庆龄的淮海中路的寓所内也存有孙中山许多衣物,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宋庆龄委托她的保姆李燕娥每年负责晾晒收藏。1981 年2 月11 日李燕娥去世后,宋庆龄又特将此事托付给自己的挚友、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女士,请她帮助自己一起料理。

1981 年5 月29 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按照宋庆龄的遗愿,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今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后的五十多年里,对相关孙中山和故居的文物进行了系统保护,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从征集、保管到修复、利用,非但使文物最大限度得到了保护,还将文物价值有效地发挥出来,产生巨大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宋庆龄并不是盲目的保护孙中山遗物,而是有着一套较为系统,也较为科学的文物保护管理理念。正是由于她的贡献,为我们了解孙中山生平、学习孙中山思想、弘扬孙中山精神,留下了重要而珍贵的遗产。


  1. 首页
  2. 研究成果
  3. 学术撷英
从上海孙中山故居看 宋庆龄的文物保护理念
2019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王路

位于上海市香山路7 号(原法租界莫利爱路29 号)的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婚后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保存着近万件与他们有关的文物。在孙中山去世后的近八十年来,故居一直保持着孙中山在世时的原貌,这都离不开宋庆龄的关心。

宋庆龄对故居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不同时期宋庆龄对故居文物管理工作的重心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保持孙中山在世时之原状”(1925-1937)

1925 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将“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全部留给宋庆龄以为纪念。宋庆龄非常具有远见,她深知孙中山生活过的莫利爱路寓所必将成为一处纪念地,因此她首先做的就是保持上海寓所内孙中山在世时的原状。当年3 月16 日,宋庆龄致电上海孙中山寓所,嘱咐“勿移动孙中山在日书案、座椅等原位”。

另一方面,当孙中山逝世后,他在国民党内的主要助手大多逐渐背离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为了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并为他的思想正本清源,宋庆龄开始着手收集孙中山散落各地的文稿,准备印刷出版。1937 年11 月12 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宋庆龄觉得处于法租界的孙中山寓所应相对较为安全,于是将装有1931 年从国外回来后“收集的全部有关孙博士的材料”的一个大箱子放置在莫利爱路寓所。临走前,宋庆龄还特地拜托她的两位外国朋友,在她离沪期间来照管房子和孙中山的遗物。12 月23 日,宋庆龄在友人路易·艾黎帮助下,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把它改成一处纪念馆”(1938-1955)

日本占领上海后,宋庆龄一度离开上海长达八年之久。原本她认为“日本佬不至于损害孙博士的东西”,岂料1942 年9 月,日本宪兵沪南分遣队对孙中山故居进行了两次劫掠和破坏,孙中山文稿和一些其他物件被抢走。

抗战胜利后,1945 年11 月,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她一方面着手追查被日本劫掠的孙中山遗物,一方面开始准备修缮孙中山故居,设想建成纪念馆向公众开放。11 月27 日,宋庆龄写信给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请求他帮助调查孙中山被劫文物的去向。次年1 月11 日,马超俊派人将查获的22 件孙中山遗物送还给了宋庆龄。在宋庆龄的再三追查下,余下的文物也有了新的线索:一部分孙中山亲书的《三民主义》最初原稿等数十件孙中山文稿,已被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收藏。

1945 年底,宋庆龄正式将寓所赠予国家,以作为“孙博士的纪念馆”,国民政府令上海市府监管。1949 年5 月,上海解放。中央指示上海市委:“要保存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旧居,以资纪念”。沪市军管会及人民政府聘请当时华盖建筑事务所陈植建筑师对整个故居修缮进行设计,并由陆福顺营造厂承包全部工程。1950 年1 月,孙中山故居的修缮工作基本结束。宋庆龄亲自布置了孙中山故居里的陈设,使客厅、餐厅、书房、卧室,都保持了当时孙中山居住时的原状。

“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1956-1981)

孙中山故居修缮完毕后,慕名前来的瞻仰者络绎不绝。宋庆龄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对故居文物的管理理念也开始逐渐多元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中山思想,感受伟人胸怀,宋庆龄开始将收藏的部分文物送往各地展览,宣扬中山精神。

1956 年10 月22 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在京举行扩大会议,决定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90 周年。从10 月底到11 月初,宋庆龄先后三次来到上海孙中山故居整理孙中山的相关文物,并从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孙中山的重要文献和珍贵遗物中选取了部分,分别寄给北京和上海的孙中山诞辰90 周年筹备委员会,提供他们举办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之用,其中包括《建国大纲》手稿、孙中山在上海亲笔绘制的一幅中国地图,以及在上海撰写的《实业计划》英文底稿等。另外,宋庆龄还提供了反映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照片一百多张,以及她与孙中山的合影等珍贵照片。不久,《建国大纲》的手稿本和《孙中山选集》被影印出版,宋庆龄亲自题写了书名。

为了进一步宣传上海孙中山故居,宋庆龄的警卫秘书隋学芳于1958 年撰写出版了《上海孙中山故居》一书,宋庆龄为其作序,高度评价了上海孙中山故居的历史价值。她认为孙中山故居“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1959 年宋庆龄在致函胡志明时,还不忘随信附送上海孙中山故居概况介绍的中、俄文版小册子各一本,希望胡志明也能够通过了解孙中山故居和其中的文物来了解孙中山。

宋庆龄还极为关注孙中山故居的辅助陈列,以体现故居的教育意义。1964 年6 月,她委派时任中国福利会的秘书长李云来到还在筹备中的“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参阅“中山故居”有关革命活动的照片,并请对方提供“孙中山、李大钊一同步出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的照片以及“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同志等国民党人在‘中山故居’摄影”的照片。

宋庆龄宣传故居收藏的孙中山文物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文物的保护。

上海孙中山故居保存有大量孙中山购置的书籍,宋庆龄也曾有过将孙中山故居作为图书馆,专供公众研究三民主义之用的想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宋庆龄于1957 年请当时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会同孙中山故居工作人员钱乃骅,共同对孙中山故居所有藏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据周和康回忆,当时整理后编目图书共计3148 本,其中英文书籍2031 本。另据原故居研究人员郭骥的考证,大部分藏书的排序很可能保持着孙中山在世时的原状。

1956 年,宋庆龄听闻在11 月12 日将会有“4000 人去参观我们的旧居”,她首先想到的是“会对那所房子造成损坏的”,“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1961 年,在宋庆龄的关心下,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宋庆龄虽然人在北京,却时常惦记着故居的文物。为了保证故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安全,当时工作人员杨永禧每天都住在故居值班。次年,孙中山故居停止对外开放。

从1971 年《关于〈孙中山故居〉重新开放前准备工作汇报》中可以得知,“故居从一九六七年起停止开放。几年来室内各方面基本上尚好,不需要修理。对于陈列的所有文物,保存完整无缺”,这一切,离开了宋庆龄的暗中照顾,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孙中山的文物并非都集中保存在孙中山故居,宋庆龄的淮海中路的寓所内也存有孙中山许多衣物,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宋庆龄委托她的保姆李燕娥每年负责晾晒收藏。1981 年2 月11 日李燕娥去世后,宋庆龄又特将此事托付给自己的挚友、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女士,请她帮助自己一起料理。

1981 年5 月29 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按照宋庆龄的遗愿,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今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后的五十多年里,对相关孙中山和故居的文物进行了系统保护,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从征集、保管到修复、利用,非但使文物最大限度得到了保护,还将文物价值有效地发挥出来,产生巨大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宋庆龄并不是盲目的保护孙中山遗物,而是有着一套较为系统,也较为科学的文物保护管理理念。正是由于她的贡献,为我们了解孙中山生平、学习孙中山思想、弘扬孙中山精神,留下了重要而珍贵的遗产。